我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HR,由于正處創業初期,老板喜歡具有奉獻精神的人,然而,我們公司的技術總監性格比較耿直,認為上班8小時完成工作就好,不應該加班,因此到點就走,也不會特意討好領導。同時該總監的行為導致技術部員工都不愛加班,這種狀態讓老板很不開心,但又不好發作,所以一直希望我們HR能做好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強調奉獻精神。
請問各位牛人,管理層與老板價值觀有差異,HR該怎么辦?
我,沒有經歷過類似的情況。
1.把人當成工具
企業經營與經商不同,經商只是產品買賣的過程,而經營是產品升級和增值的過程。經商可以單兵作戰,而經營則需要帶好團隊。可是,許多管理者卻在用經商的思維來經營,有“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舉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這些理念,把人當成工具來看待。
工具,是冷冰冰的物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什么時候用就什么時候用,想用的時候用,不想用的時候可以扔到垃圾桶里不用,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用壞了還可以再買新的。把人當工具,就必然不會理會人才的情感和生活、不會關注人才的企業歸屬感,不會培養人才的能力。
2.覺得員工欠公司的
這類管理者會認為是企業給員工提供了就業機會、提供了生活保障、提供了實現夢想的機會,所以員工理應對企業感恩戴德,理應把自己全部的生命和價值都奉獻給企業。他們恨不得榨干員工身上的最后一點價值,卻忽視了企業是因為這些員工而存在。員工不僅為企業創造著現在,也同樣創造著未來。
企業只是給員工提供舞臺,不同的演員在舞臺上表演出來的舞臺效果截然不同;企業只是給員工提供球場,不同的運動員在賽場上展現出來的運動技巧大相徑庭。企業和員工之間是共生共榮,根本沒有誰欠誰。
3.認為員工必須服從企業
許多管理者求全責備,對員工的要求近乎苛刻,最喜歡用執行力、服從這類關鍵詞。他們恨不得隨便推出一個規定就要求員工一呼百應、全部服從、百分百執行,如果不是這樣,就是員工“有問題”,就要想盡一切辦法“治理”員工。他們覺得員工的思想工作不重要,不認為公司的制度、規定、指令應得到員工內心層面的支持,或者說至少要得到他們大部分人的理解。
企業應該學軍隊、像軍隊,卻不能苛求自己一定要達到軍隊一樣的服從。員工到企業來是為了打工賺錢養活自己,是為了找個機會實現夢想,不是來當兵的。與其追求員工的“絕對服從”,不如讓他們多感受一些 “家的溫暖”。員工有問題往往是人性的共性問題,往往和企業自身平時教育培訓指導工作不足也有極大關系。
4.期待人才自己就能展現好的績效
管理者常常認為提供了舞臺就夠了,可是沒有燈光、沒有音響的支持,沒有給演員提供一定的練習機會,演員就是天生有再好的底子,演出的舞臺劇也會顯得干巴巴不好看。管理者們往往忽略人才培養,因為培養人才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而且培養成手之后人才還有離開的風險。
企業要給員工提供的不僅僅是舞臺,更應該是能夠讓員工創造價值的“環境”。這個環境不僅指真實的工作環境,更包括公司規則、學習氛圍、企業文化等這些軟環境。員工只有在企業提供的環境中不斷得到滋養、不斷成長進步,企業才能得到長足發展。
5.不想讓人才享受企業發展的成果
許多管理者覺得企業是股東的、是老板的,員工只是來打工的。你打工我給錢,我們兩不相欠。企業發展再好,利益分配也主要是股東和老板之間的事,跟員工沒關系,員工就拿好應得的工資就好了。
讓員工享受企業發展成果至關重要,只有這樣員工才會感受到自己和企業之間的關聯性,才會覺得自己是這個企業的主人,而不是被企業“奴役”,才能認識到企業是和自己共同發展,才能發揮自己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企業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對人才重要性的認識,必須發自內心,體現在行為上,而不是只掛在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