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聘會上,應聘者在與招聘方交流。
高薪誠聘、底薪1800元+高提成+獎金+年終獎……每場人才招聘會上,這樣的字眼總會出現在不少企業的海報上。重慶人才大市場的“人才市場供求分析”簡報也顯示,營銷人才已連續12年列入我市“十大熱門職位”,收入排在第一,但每年企業都在喊難求真正的營銷人才。
為何營銷人才如此難求?近兩周,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壓力大、不穩定讓不少人對營銷望而卻步,而高校培養的人才與市場脫節造成了供需結構性失衡。
11月17日,周六,華新街重慶人才大市場,一場普通的綜合行業招聘會。黃秉六在現場坐了3個小時,收到4份簡歷,全是今年或明年畢業的大學生,都沒有營銷經驗。
兩個月沒招到合適的人
黃秉六是重慶市光赫照明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在其招聘海報上只有一個職位:“誠聘營銷人才”。
他說,公司缺4~6名營銷人員,待遇是底薪1800元+提成。已招了兩個月,一直沒招到合適的人。“原來公司招聘專員說營銷人才難招,還有點不相信。”黃秉六坦言,這次收到4份簡歷,面試后,能留下幾個人還是未知數。
“銷售人員流動性太大。”重慶一家醫療設備銷售公司的招聘主管張先生告訴記者,去年10月,他好不容易招來3個營銷專業的大學生,但他們三個月沒做成一單業務,全部走了。公司原來要求30歲以下,后來40歲的也要,同時將底薪從1500元提高到2000元。3個月后,才勉強招到人。
月薪2萬也難覓營銷人才
人才市場,一些用人單位打出“高薪誠聘”、“保底底薪1800元+高提成+獎金+年終獎”等字樣,招攬營銷人才。一家房地產企業的招聘海報很誘人:外展置業顧問,月薪2萬,30名,任職要求高中及以上學歷。
“只要優秀,我們寧愿多花錢。”這家企業的招聘主管王先生說,但現在很難招真正的營銷人才。“我現在的主要工作不是擴大業務規模,而是招攬營銷人才。”在聚焦人才市場,重慶某科技公司人事經理王露說,現在各行業都面臨巨大的銷售競爭壓力,營銷人才缺口越來越大,尤其是能干的人,高薪也難求。
招聘會營銷崗位約占1/3
“每場招聘會幾乎都這樣。”重慶人才大市場負責人劉強說,11月17日,該市場一場綜合行業招聘會,143家企業進場,提供崗位2500多個,其中營銷類職位達780多個,占總招聘崗位的1/3左右。
聚焦人才市場相關負責人耿娟介紹,上周四的一場招聘會有216家企業進場,提供崗位2776個,其中營銷類職位達935個,需求量位居榜首。
劉強說,從人才市場供求分析來看,營銷類職位需求量最大,薪資也排在第一位。比如部分高級營銷經理年薪達10萬元,甚至更高;營銷主管每月底薪達3000元~4000元,基層營銷人員底薪也從500~1000元漲到1500~2000元,加上提成,業績好收入也不錯。
聯英人才副總裁曾華說,他從2001年起就從事人才招聘,12年來,每年營銷人才都難招,這幾年因市場競爭更激烈,營銷人才招聘更難了。
原因
壓力大不穩定 營銷科班生轉行
為何連續12年,企業都在喊招不到合適的營銷人才?
“我曾在一家商貿公司做了4個月銷售,一單業務也沒做成。”去年畢業于重慶工商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的李佳(化名)說,“剛畢業的大學生沒人脈,做銷售不容易。”
她說,那段時間,每天掃樓很辛苦。但業績不好待遇就低,很不穩定,壓力很大。她的同學畢業后就轉行做文員,月薪2000多元,很穩定。經同學勸說,再聽了家人的意見,她也轉行做了辦公室行政文員。
而在重慶人才大市場的招聘會上,剛剛辭職的田軍告訴記者,他學的中文,去年畢業時因沒找到跟專業對口的工作,便去一家公司做銷售,公司承諾的薪水很高,可業績不佳,只能拿到微薄的底薪,除去交通費,所剩無幾,工作壓力非常大。
劉強介紹,雖然我市高校每年有3000多名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還有部分文科類畢業生也從事營銷,但部分市場營銷專業大學生,由于沒經驗,企業不錄用,他們被迫選擇轉行。而一個企業少則要幾人,多則需要上百人,如一個招聘網站就需要100多名營銷人員。我市有幾十萬戶企業,需求非常龐大,因此大部分企業表示招不到合適的人。
劉強說,營銷類職位工作壓力大、待遇浮動大,應聘者往往帶著“退而求其次”的心態應聘,應聘者本來就不多,能堅持下來的更少,空崗總數有增無減。他認為,大學生不愿從事營銷工作,是因為缺少吃苦創業的勇氣。
企業不愿培養 高校沒結合市場
“我花1000元招你進來,你要能帶來1萬元的回報。”重慶某電器銷售商副總經理楊先生說,營銷人才要溝通能力強、懂策劃,有行業背景或人脈資源者可優先。
重慶度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久亮說,現在的畢業生沒經驗,必須經過半年或一年的培養,但培養的人才很快流失了。因此,企業更喜歡有經驗的營銷類人才。
“總的來說,企業不愿培養營銷人才,影響了人才隊伍的健康發展。”聯英人才副總裁曾華說,現在很多企業即使培訓也僅限于怎么做業務,沒有從整體規劃上考慮。比如企業在如何管理、評價營銷人才,如何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等方面還較模糊。既想馬兒跑得快,又想馬兒不吃草,肯定不行。
重慶人才大市場人力資源招聘主管萬曉冬說,高校畢業生沒經驗,而企業缺少培養人才的計劃和耐性,這種供需雙方的矛盾,導致人才配置度不高。
重慶三峽學院管理學博士、副教授冉建宇則表示,長期以來高校在營銷人才培養方面遠遠滯后于企業的需求變化,在教學中,教師只是作為“二傳手”把教材中的知識“傳”給學生,沒有將背后所蘊含的營銷管理理念、操作方式和方法傳授給學生。這種培養方式必須變革,不然就會與市場需求脫節。
建議
校企結合企業變課堂
培養應用型人才
不少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轉行,而很多企業卻大叫缺營銷人才,問題該如何解決?
經過近五年對企業的追蹤調查研究,重慶三峽學院管理學博士、副教授冉建宇認為,高校培養營銷人才應與企業需求接軌,培養具有較強溝通、市場調查、銷售管理、營銷策劃專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他建議,要從實訓(踐)平臺、教師隊伍、營銷行業協會三個方面構建高校營銷人才培養體系。一是把校內實訓(驗)室和校外實訓(習)基地有機融合起來,把企業變成課堂的延伸,并讓企業的管理人員成為指導教師,深度融入教學中;二是要由校內專業教師、兼職教師、管理部門教師、企業導師等組成教師隊伍;三是建設強有力、多樣化的營銷行業協會,有效推動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提升其專業能力和素質。聯英人才副總裁曾華認為,校企合作模式值得學習和借鑒。
同時,曾華建議,首先,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營銷人才薪酬激勵機制,制定合理的提成標準,提成門檻不要定得太高。其次,注重營銷人才培養和技能提升,比如通過評選模范、金點子獎勵等不同方式,打造熟練型、學習型、協作型、實戰型、創新型的高素質營銷隊伍。第三,將企業營銷職能需求按崗位職能合理細分,讓企業從極力招聘復合型人才轉變到積極塑造企業復合型團隊、自己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道路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