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經理眼中無薪酬
其中有一個觀點:如果你的目標是在追工資,高工資反而會離你而去;如果專注于工作本身,工資待遇會追著你來。當然我還沒有很深的挺會,只有一點簡單的感想,就是在專注于工作而沒有太關注待遇的時候反而有很多意外的收獲。其實這當中涉及到一個本末的問題,人生在價值的工作的成就中體現而不是金錢的多少體現,價值到了待遇也就快了,可能不是在當下的企業,但一定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候予以體現。
網友思而不學說:“績效工具有好多好多,但死板硬套工具必然會走入死胡同,只有結合企業的實際狀況、企業的目標及關鍵點才能做好績效。”確實如此,工具所謂何用?做好績效所謂何用?推動企業前行、實現企業目標,這才是根本。只有圍繞著這個目標,再去尋找方式、方法、工具才可能成為有價值的事情。這里也可以解釋網友萬千紅子關于海與船的關系,因為有了企業,才會有職能,有了職能才能有工具來輔助完成,正如網友activer 所說有的工具是為了改善企業管理,而不是決定企業管理。
為什么要使用工具
網友云舞一休說:“我自己也設計過好幾套薪酬體系,但我很少用工具來做輔助。”我很認可這種做法,我覺得最終的評價標準就是你的目標有沒有達成,就像我們在處理勞動關系時候常說的一句話:沒事就是本事、擺平就是水平。
那為什么還建議大家學習工具、使用工具?
一方面,任何一個工具都是經過反復論證、無數次實驗的結果,有一定的普遍適應性,或是從某一個層次上能夠幫你快速地找到解決辦法,提升工作的正確率和效率。
從另一方面來說,應用工具的還有非工具的作用。其它方面的工具我很難評價,但就薪酬評價中的幾個工具而言,我覺得如果你使用恰當便會減少背黑鍋的概率。因為薪酬工作本來就是一項高風險工作,特別是在做薪酬體系改革的時候,所以如果你還沒有做過或是沒有很大把握的時候,可以借助工具、也是在借助公司其它同事的能力,這樣可以幫忙擺平一些我們自己很難解決的問題。
對于一個多次從事薪酬體系建立工作的朋友來說,他很清楚不論其是否用了工具,最終的結果都是在拍腦袋,而工具是對拍腦袋確定了一定的流程和規則,并為拍腦袋蓋了一層合理的理由,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用工具拍腦袋會比純純拍腦袋會好很多,但不必然與與達成目標成正相關。
學習的目標就是用
網友Sunnyyanyan:最開始從事HR工作的時候滿嘴通俗語言,從事一段時間以后開始學習接觸專業術語并認為有經驗的HR就應該這樣。在積累了很多工作經驗以后覺得應該跳出專業論專業,并有種武俠小說里練武返璞歸真的意境,但真要達到這個水平還是要先學好每一招每一式。同樣網友可以更好也提到同樣的問題:一直覺得,作為人力資源專業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表達專業的術語,而不是滿嘴的專業名詞,講的大家云里霧里。但是要達到這一點,跳出專業論專業,確實是門技術活兒,需要閱歷和學習深度的鋪墊。
其實在企業工作的我們都希望能把八句話說成一句話,并做到讓人清晰易懂;而不是把一句話說成八句話,還讓人聽不懂。所以Sunnyyanyan、可以更好兩位網友也給我提出了挑戰,如何用簡單明了的話把苦澀難懂的專業描述出來。確實,我現在還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但這正是我努力的目標。
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得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學習為了什么?為了用,如果學的知識都放在你大腦里,那充其量只是一個U盤,所以在開始學的時候明確這個目標比學什么更重要。
期望你們能參與討論,我們共同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