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任1年多的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納瑟(Jacques Nasser)來說,這的確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他的改革,也的確改變了福特全球各分公司各自為政的混亂狀態,并努力朝著一個以顧客為導向的整合的企業前進。
1.百年福特
福特汽車公司是一家具有光輝歷史并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企業。在開創初期,福特汽車的代表作是黑色“T”型車。這款迄今為止在全世界賣得最好的汽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本書第三章和第八章關于亨利–福特本人及其所創建的福特汽車公司的介紹),也因此奠定了福特汽車公司以生產為導向的企業文化。此后,福特汽車公司迅速膨脹,并以超前的眼光逐步完成了全球性的生產布局,但也形成了全球各個公司(分公司或子公司)各自為政的狀態。
隨著美國其他兩家(通用和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崛起,福特逐漸喪失了一枝獨秀的優勢;日本低價小型車大舉入侵,更使福特汽車的市場占有率節節敗退。面對新的競爭形式,福特汽車公司展開了第一波“公司再造”,除了通過裁員的方式來降低運營成本外,還陸續引進了多項產品質量改革計劃。經過上世紀80、90年代的改革陣痛,福特公司重新站了起來,成為一家注重品質、定價合理的汽車公司,經營業績也逐漸好轉起來。
但是,這一切還不夠完美。因為對于福特公司來說,降低成本與提高質量只是技術性的改革,擺在公司決策層面前的是更加艱巨的任務:雇傭好的管理人員,運用好的管理工具,持續追蹤成本與質量,并不斷追求卓越。而且,要想實現不斷追求卓越的夢想,公司就必須要在觀念和文化上進行變革。
2.人才開發
1996年,公司董事會決定任命納瑟擔任首席執行官。納瑟在澳大利亞長大,已經為福特兢兢業業地工作了31年(其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海外度過的),并曾在歐洲擔任過總經理。董事會賦予他的使命是:打破各下屬公司、各事業單位(Business Units)以及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的狀態,使福特成為一家始終注重顧客需求,并且是緊密整合、協同作戰的全球性的領袖企業。
納瑟的團隊為福特描繪出了新的企業文化四要素:具有全球視野、注重顧客需求、持續追求成長、深信“領導者是老師”。隨后,福特公司開發出一套發動變革的教學計劃(The Teachable Point of View),即通過教導、傳授和對話等連續的過程來強力推動文化變革。該計劃包括四個主要組成部分:
(1)巔峰(Capstone)課程
這是一個為期6個月左右的學習計劃,對象是全球范圍內的高級別領導。
首先,學員必須參加一個為期5天的密集訓練。在這5天當中,在公司最高主管所組成的講師團的帶領下,學員與老師共同討論福特所要面對的挑戰,并模擬組建有效的領導團隊。
其次,隨后的6個月內,學員必須花費1/3的時間來分析、討論并完成被指派的任務。溝通的主要方式包括電子郵件、視頻會議或面對面的探討。在這過程中,所有學員會有一次集中的機會,與講師團進行面對面的深入溝通,討論在項目進行過程所遇到的重大問題,并安排下一步的工作及進度。
6個月后,學員還要參加一個密集訓練。主要是提出自己對所分管的事業下一步改革的設想,并與其他人進行充分的溝通與討論。討論的結果將會成為現實的決策方案,要在項目結束后的一周之內開始執行。
這項“巔峰課程”計劃非常成功。一方面,它推動了公司在業務上的變革,提高了公司的決策能力和決策水平;另一方面,它把公司100多位高級別領導訓練成了“種子”講師,為企業文化的層層宣講與落實打下了基礎,也在實際上拉開了福特全球文化變革計劃的帷幕。
(2)領導者“工作間”(Business Leader Initiative)
它類似于“巔峰課程”,但培訓對象變成了中基層管理人員。由于中基層的戰略決策內容相對較少,所以最初和最后的密集訓練由5天變成了3天,為期由180天變成了100天。
與“巔峰課程”不同的是,領導者“工作間”增加了兩個新的項目。其一,所有學員都必須在項目進行期間自主安排半天的社區服務。其主要目的是,除了讓這些未來的領導者體驗福特所強調的“企業公民”精神外,也可以讓他們親身感受到,生活中還有許多更需要幫助的人,進而減少心中的抱怨或不滿;其二,所有學員都要努力發現“新福特”與“舊福特”之間的差異,并以拍錄像的方式記錄下來。主要目的是,迫使學員們在所分管的部門積極推行新的企業文化,不斷改進工作方式與工作作風(否則就不會有“新福特”和“舊福特”之間的差異,學員也就不能完成被指派的任務),并以拍攝錄像的方式把這種差異記錄下來,以形象化的方式來進一步教育廣大員工。
(3)伙伴課程(Executive Partnering)
該計劃專門為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年輕經理所設計,目的是要不斷挖掘其深層的領導潛質,培養其相應的領導能力。
主要形式為:根據年輕才俊的數量及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分期分批地組建相應的實習小組,每個小組一般由3位學員組成。根據其職業發展方向,新組建的小組會被指派給7位福特公司的最高領導。在隨后的8周時間里,小組成員每天都與被指派的領導一起工作,工作內容諸如:開會、討論、制定決策或拜訪客戶等。作為最高領導的助手,他們每天接觸的都是公司的重大事項,還要就這些重大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并以團隊的方式討論可行的解決方案。
對于這些年輕才俊而言,這無疑是一次絕佳的觀察和學習的機會。在8周的“伙伴課程”中,他們不僅可以有機會了解整個公司的運營狀況,也可以“零距離”學習高層主管的寶貴經驗——從全局的角度來看待公司戰略資源的有效配置,長短期發展目標的有機結合,以及處理其它的平時根本接觸不到的問題和挑戰。
(4)交談時間(Let’s Chat about the Business)
交談時間由納瑟自己進行。每周5的傍晚,他都要發一封電子郵件給全球大約10萬名福特員工,與大家分享自己對所經營事業的看法。同時,他也會鼓勵員工們回復電子郵件,以表達他們的想法、觀點或建議。
納瑟認為,推行以顧客為導向的文化,就必須要使員工了解如何經營一家企業。在每周一次的電子郵件中,他會談全球的發展趨勢、談“克萊斯勒”與“奔馳”的合并、談福特的亞洲市場等重要問題,主動讓員工了解公司高層的經營觀點,使他們能夠從全局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納瑟的電子郵件交流拉近了他與員工的距離,并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中基層員工的許多寶貴意見,可謂一舉兩得。
事實證明,福特汽車公司的文化變革是非常成功的。它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使更多的主管拓展了視野、鍛煉了才能,使更多的員工主動參與到了公司的大變革當中。雖然對福特這樣的巨型公司而言,文化的變革還遠遠沒有結束,但它畢竟使公司的發展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可以說是“跨世紀”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