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準備要充足
Y意識到:部門直線經理是績效管理的主體。通過績效面談,可以讓被評估者了解自身的績效情況,使其優勢得到肯定,又可以適時指出其不足之處并商討改進方向,同時也可以把企業和部門新的績效目標、自己的管理理念傳遞給員工。這是正式上任后,自己和部門同事正式溝通、建立管理者形象的重要機會。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如果你也面臨和Y一樣的問題,建議先從以下方面著手準備:
1.翻閱本部門簽訂的績效責任書,回顧所設定的績效指標和設定值、權重比例,理解公司對部門考核的重點。
2.根據本部門和各員工的績效完成情況,分析目標和完成值之間的差距和可能出現的影響因素;同其他業務部門進行適當對標,了解他們的完成情況。
3.收集部門管理過程數據,包括員工崗位說明書、員工個人信息、每月業務完成數據、工作差錯監控報告、部門季度評分、員工工作總結、年度員工薪酬情況、同行工資水平或工資指導線等。
4.回顧部門成員的性格特點、優勢缺點和近期訴求,以及成員之間的關系,準備應對他們可能提出的問題。不同的人格特質,需要用心去準備不同的應對和溝通方式。
第二、溝通講訣竅
1)運用漢堡原理(Hamburger Approach)。結合以上提到的第二、第三點準備,首先肯定員工的突出表現,再指出需要改進的“特定”行為所表現的不足,最后予以肯定和鼓勵,并明確本年目標。讓面談以輕松緩和的氣氛開始,并自然切入到中間關鍵的改進部分,最后以強調形式結束,使員工易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讓員工聽得進去”,是后續績效改進的前提。
2),采取BEST反饋原則,又叫“剎車”原理。
BEST反饋原則包括以下四個部分:Behavior description(描述行為)、Express consequence(表達后果)、Solicit input(征求意見)和Talk about positive outcomes(著眼未來)。在管理者指出不足的行為,并描述了問題所帶來的不良績效考核結果之后,隨即征詢員工個人的改進思路,并用心聆聽,讓員工充分思考并且放松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內心真實的想法,達到積極互動的效果。因為改進的主體是員工個人,因此,“讓員工說得出來”,是后續績效改進的關鍵。
3),把握PDCA原則,即: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和行動(Action)。“戴明環(即PDCA)”是有效控制管理過程和工作質量的工具。每一項工作都離不開PDCA的循環,都需要經過計劃、執行、檢查、調整并不斷改善的四個階段。績效管理就是一個往復不斷的循環,本年度的評價和回顧就是下一年度績效考核的起點,繼而結合工作重點,認清下一階段的目標,對團隊的合作模式、所需的資源和幫助、可能存在的困難及解決方法等問題進行探討并達成共識。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員工是達成績效的關鍵因素,他們的積極主動才能帶來理想的績效。績效面談并非一定是一年一次,在績效實施過程中如有需要,也可以隨時發起,就階段性目標進行回顧和修正,落實下一階段的行動計劃。通過持續并且動態地溝通,可以保持績效實施的有效性。
第三、運用需靈活
Y按照以上提示,做了充足的準備并運用技巧后,讓實際溝通過程變得更加順暢。但在和最后一位成員K進行面談的過程中遇到了棘手問題:當K看到糟糕的績效考核結果時,就開始情緒激動地哭訴其遇到的客戶的種種刁難,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失去了信心,差點讓這次績效面談變成一場心理援助。應當注意的是,績效面談很容易成為情緒化員工的宣泄途徑。面對此類情況,管理者首先要對員工的性格特點有所了解,并且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同時波動,應保持鎮定。繼而清晰界定本次面談的主題和目的,不要被員工打亂陣腳。
如果,明確員工是值得留用的,則先安撫員工,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分析績效不佳的原因:如果的確是外在的原因導致,可適當調整或制定客戶關系改善計劃;如果是個人處理方式問題,則可以給予輔導,協調內部關系;如果是系統性管理問題,要向員工解釋清楚管理現狀和企業即將會做出的調整和改變,讓員工看到奮斗的前景。如果,明確員工的確已經不符合公司的考核要求,也沒有挽留價值,則需要平心靜氣地溝通后續安排,注意觀察員工的情緒變化,不要讓員工產生挫敗甚至憤恨對立的情緒,適時調整對話內容,使面談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