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實總是事實,劉備死后,諸葛亮的六出祁山最終無功而歸,勞民傷財,且手下幾乎無人可用,用了一個馬謖卻是個紙上談兵之人。劉備說:孔明勝我十倍,其言差矣!
火燒連營,使劉備的匡扶漢室的雄才大略徹底的葬送了,二十多年的積累,二十多年的苦心經營,痛哉惜哉!很多劉關張迷們發短信述說衷腸!劉備自己也痛定思痛,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說出了這樣的謙遜之語,而歷史上也就蓋棺定了論。究竟誰比誰更強?
縱觀三國史,不難看出,三國之首曹操、劉備、孫權都是識人、用人的奇才,劉備有鳳雛、臥龍、五虎上將;孫權幾次臨危識才,用對了人,轉危為安。曹操更是良臣無數。識人、用人是帥才的第一能力;謀略籌劃是軍師的第一能力;勇猛善戰是將軍的第一能力。劉備之所以最終慘敗,是因為他把自己放錯了位置。
論識人、用人,劉備勝孔明不知多少倍;論謀略籌劃,孔明不知勝劉備多少倍;論勇猛善戰,五虎上將不知勝劉備、孔明多少倍!如此看來,到底誰比誰更厲害不是一目了然嗎?!然而,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道理,糊里糊涂的比較,錯了位一失足成千古恨!關羽不知道自己不能謀而謀,失去了性命;劉備知道自己不能帶兵,不能為而強為之,丟掉了江山!
人們看到的是劉關張的驕傲,其實,這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劉備在GFT理論中,我們稱之為Y01類型的,這個類型天性就善于識人和用人,也很有自知之明,劉備之所以做了自己本不該做的事情,原因是,這個類型的人對事物不如對人敏感,在對事情的判斷上滯后,容易受人影響,做了皇帝之后,在身邊人的挑唆下,怕諸葛亮功高蓋主,強行要樹立個人的威信,因此自掘了墳墓。
關羽的下場更是源于對自己的認知不清,一場戰役的勝利,不但要有驍勇善戰的勇士,更要有會用人、激勵人的領袖和運籌帷幄的軍師,是團隊的成功,不是個人的成功。關羽傲視群雄,大耍個人威風,藐視其他人的作用,最終的慘敗勢必是注定的!
可見認知自我是多么的重要啊!在那個歷史時代,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迅刻間就丟掉了天下或者性命。在現代,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一生都會在泥淖中打滾,沒辦法走出泥潭,獲得成功!
認清自己,你的長板就是你成功的基石,你的短板就是你成功途中的陷阱,踏上成功的基石,規避失敗的陷阱,等待你的就是人生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