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父母趕招聘會
戴著老花鏡,依稀可見白發的父母出現在求職現場,多少有些搶眼。他們有的拿著子女的求職簡歷,有的空著手來。不管有沒有簡歷,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在幾百家企業中找到他們認為合適的崗位。只要看到有合適的崗位,都會主動跟招聘方詳細咨詢,并且仔細地記錄招聘方的聯系方式。
招聘企業對這種現象表現淡定。一家致力于軟件開發的企業招聘負責人表示,他們每年都來社會招聘,可以說場場都有遇到父母來替子女求職的現象,有的是父母直接來的,也有的是陪同子女來的。整體來看,父母來招聘會有增多的趨勢,“這跟一些90后不獨立、責任心差有一定的關系。”
在最近的幾場招聘會上,記者和多位替子女求職的父母交談,有的是因為子女有特殊情況無法參加招聘會,而有的子女躲在父母身后的理由則令人唏噓。
50多歲的吳先生是為兒子來求職的。吳先生告訴記者,兒子學的是土木工程,在外省的一家企業上班,長期出差,工作十分辛苦。吳先生心疼兒子,希望兒子能回到南京,這樣家人可以多照顧,因此在和兒子溝通后決定由他代為投簡歷。
王先生年近70,他是記者遇到的最年長的父母。他告訴記者,女兒已經成家立業,在公司也做到了中層的位置,收入也不錯,就是太辛苦,經常加班。年后女兒考慮跳槽,但又不了解人才市場的行情。所以王先生就主動請纓到人才市場來“摸底”,順便幫女兒投簡歷。
趙女士是空著手來的,每家企業的招聘信息她都看得認真。說起為90后兒子求職,她有很多無奈。兒子畢業兩年,換了五六份工作,沒有一份工作是能做長久的。年前又一次在沖動之下裸辭。兒子的理由很多,專業不對口,干得沒有興趣,薪水太低……“催他找工作,他不愿意,說找不到滿意的。失業三個月了,一直宅在家玩電腦。”趙女士憂心如焚,冒著寒風出來替兒子求職。
子女躲在家玩電腦
在和企業交談中記者得知,父母投簡歷還是比較盲目的。有的父母一看招聘臺前人氣比較旺,就來投簡歷。交流后才發現,崗位并不適合。有些創業型的小微企業,雖然企業規模小,但是因為創業理念緊跟時代潮流,頗具市場前景,也受年輕大學生的追捧。但是這類企業在白發父母眼里著實有些看不懂,“微營銷,智能科技……我們聞所未聞,都不知道他們是干什么的。”
趙女士告訴記者,她給兒子物色工作,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初步篩選。“把我看著合適的都記下來,帶回去給他看。”趙女士坦言,她可能更多地關注一些知名的品牌企業,但是這樣的企業競爭激烈,在兒子的條件還達不到對方的要求時,投簡歷時也是帶著碰碰運氣的想法。
在求職觀念上,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讓父母在為子女投簡歷時顯得盲目和不確定。吳先生在為兒子投簡歷時,他最關心的問題不是薪水,也不是職位,而是是否經常要出差。“他在外面跑了兩年,生活不安定,連找對象都難。”所以吳先生認為,找一家南京的企業,不經常出差,其他方面大差不差就可以。吳先生的兒子卻并不這么認為,他更為注重企業在行業內的影響力,以及個人的發展前景、薪酬等方面的問題。(記者:蔣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