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信息,有的小伙伴可能會講我有些杞人憂天,那么我們就用事實來證明:翻看招聘網站(智聯、拉勾、BOSS直聘)招聘人力經理以上的職位,每家網站查閱前5頁的招聘信息,年齡要求35歲以下的達到94.6%,而只有3家將年齡放寬至40歲以下。所以,并非市場的寒冬,而是危機隨著年齡增長時刻伴隨左右啊。
那企業真得都只有35歲以下的員工嗎?答案也是否定的。企業雇傭年紀更長的員工還只是需要你寫寫代碼、幫著做做基礎崗位的招聘嗎?顯然,也不是。因為從成本考慮也一定是否定的答案。
記得我上個東家的老板特別推崇合伙人制度。合伙人的要求是什么?一定是再是給多少錢干多少錢的活,每天按時上下班,做好職責內的工作即可。而是從企業經營管理、市場外部趨勢分析、公司業務增長、財務風險管理、人力資本的有效提升等各方面進行管理的支持。作為打工者,我們會講因為認識層面的局限我們不理解老板,也可以因為我們做HR可能不懂業務。但作為合伙人,這些理由就完全站不住腳。那么,誰可以成為合伙人呢?
業務領域精進
記得上周看石榴姐的分享,一位同行“坐吃山空”的例子,快40歲時被企業辭退,如果換在互聯網行業,可能時間會更加提前。如果不想被辭退,怎么辦?學習、學習、再學習,提高、提高、再提高。這里的學習,不再是今天發出這樣的疑問“請問某某大咖能否分享一個公司管理制度,老板要得急,我沒有經歷啊”、明天又發出這樣的請求“跪求哪個大師可以給我一套公司績效考核的方案”,這種享受現成之物的做法,被辭退就在眼前。
作為職場人的學習應該是:從解決問題出發,將多種觀點理論融合,最終形成自己處理問題的思路,進而才能舉一反三。有些人看三茅打卡,每位老師都在認真分析問題,有的更是將對方的觀點記錄整理成筆記。而大多數人,只是一看而過,下次再問,再來求助,對于這些的同學,打卡只是一種形式,消耗時間的一種形式而已。
綜合能力提升
現在有多少職場人,除了進行專業學習外,還會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取得MBA學位的職場人,不僅都是學習管理經驗,增加人脈,很大一部分人是想通過學習,彌補自身的不足,了解跨職業之外通識的技能。為什么每天與人打交道,還要去學習如何高效溝通?為什么做項目管理工作,還要去了解財務風險控制?所做即是提高自己綜合實力,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分析與解決問題,這樣作為合伙人,大家才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思考維度拓展
如果一直處于一個職位,往往會將人的視野局限,經常會出現鉆牛角尖或所謂專業不對等而無法溝通。如果你一直只在自己的領域而從不想走出去了解對方的視角,或只是偏執地處在所謂的專業角度,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而對于更高層的視野,所有人類知識都有其共同性,就像《見識》一書的作者吳軍老師,谷歌工程師、攝影師、古典音樂愛好者,從工學領域到藝術領域其通用性,只有真正了解才能發現其中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