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發放年終獎更富競爭力
調查數據所示,33.04%的企業年終獎是全員發放,44.64%的企業年終獎是有選擇性發放,例如為管理層、骨干或優秀員工進行選擇性發放。
職場白領向榮說:“公司的骨干員工才有年終獎,自己不是骨干,但來公司也三年有余,今年終于被上司列入年終獎發放群體之內,雖然只有一千多,好歹也是公司對自己的肯定”。
既然年終獎是對員工的肯定,為何有選擇性發放的區分?深圳一家通訊公司HR經理呂林表示:“通常規模較小的企業根本沒有年終獎的科學規范模式,所謂的年終獎無非是給員工的‘紅包’。當然也不排除企業年度經營業績不理想,但為激勵核心人才,將全員福利臨時改為選擇性發放或在約定年終獎金額上打折扣”。
年終獎是企業老板給予員工除工資外的物質獎勵,并不是企業法定必須支付給員工的報酬。因此,企業有選擇性發放年終獎也是情有可原。
“一般企業選擇性發放年終獎的原因有兩種,一是受企業經營現狀的影響,二是老板觀念的問題。年終獎全員發放,企業則將其作為一種員工福利;選擇性發放,則是作為一種員工激勵,體現出企業的競爭性,幫助企業有針對性的留住核心員工。有時,人人有份的全員福利并未得到珍惜和認可。這種福利并不如選擇性發放的留人激勵效果好。”廣州號角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專家曾文表示。
行業不一,年終獎多寡差距大
從網友參調數據和曬出的年終獎數據金額來看,由于所處行業、職務、業績、公司效益等條件的不同,其年終獎的差距實有天壤之別。28.57% 參調者表示年終獎在2000元以下,6.25%表示自己年終獎在萬元甚至以上。
當某醫藥代為今年年終獎從80萬“縮水”到10萬而不滿時,有人還在為年終僅發了兩塊肥皂而吐槽。甚至有網友爆料,一家門戶網站的人均年終獎都在4萬元以上,最賺錢的游戲部門年終獎相當于48個月的工資。如此之大的“貧富”差距,實在難以不讓網友聚焦吐槽。
企業是如何制定年終獎的發放比例以及發放形式呢?如果企業將其發放形式透明化是否能夠得到員工的理解?
“我們公司發放年終獎是有一套明確的規章制度,根據企業全年的經營效益按全員工資倍數發放,通常是個人月工資*N,根據職位級別不同,N的系數由1-12不等。”網友“叼叼”說到。
“我們按照全年的績效考核發放,完成任務量的比例多少決定年終獎多少,如果沒達標就一分錢也拿不到。”網友“神奕”表示。
決定年終獎能發多少,企業一般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規范性企業的按照年度計劃發放。例如在企業利潤額中確定年終獎發放金額,再按照不同級別,例如高管、中層管理人員以及基層員工的不同比例發放,作為公司管理層來講年終獎必定豐厚,甚至數十萬元不等,當逐級發放完畢后,基層員工按比例發放獎金相對較低。但是作為公司的核心員工,企業也會進行不同比例的微調。同時也會設定特別獎,根據部門負責人的反饋,如果某位員工的業務水平較高,公司也會拿出部分金額作為激勵。
第二種則是企業無依據,無計劃,根據當年利潤額和老板心情決定。企業拿出當年的利潤額中固定部分作為獎金,放權給部門負責人,部門向上級提供獎金分配方案,通過審核后后進行保密發放。
最后一種就是基層員工多發放一個月工資,其他管理層和核心員工,發多少由老板說的算。
對于如何公平發放年終獎,又能起到員工激勵留才作用,曾文為企業提出建議:“作為企業應制定正規的獎金發放制度,對于年終獎做出明確的解釋,公開進行表彰,以正能量激勵提高員工核心競爭力。建議企業以績效考核為準繩,以業績多少決定年終獎分配比例更具說服力,當然企業當中也可設置特別獎,對于辛勤付出勞動的員工補助相應獎金,同樣可以起到激勵作用”。
年終獎發什么?答案五花八門,形式不一,有的發購物卡、代金券或生活用品,有的組織員工年終旅游,甚至有的以年假代之。“目前員工的心態是希望實惠,現金對員工的激勵性更大,其他福利達不到現金激勵的作用。”呂林表示。
年終獎“縮水”四成員工將與其無緣
如今,在全球經濟都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上班族們對年終獎金額似乎也并不抱太大的希望。調查數據所示,10.71%認為今年年終獎應該比去年多;16.96%認為今年公司業績不佳,年終獎將會縮水;32.15%能和去年保持一致就心滿意足了;40.18%的參調者預計以今年的業績估計將無緣年終獎。
小梁是一家公司的業務代表,年前就已經完成了業績目標,原本想著能用年終獎給自己買輛小車,但收到公司整體業績不佳的通知后,看著工資單上那可憐巴巴的幾個數字,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但其公司領導之前給員工打了預防針:“今年國內普遍經濟不景氣,公司效益也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是公司將盡最大的努力,只能保證年終獎達到這樣的水平,來年大家做得好再為大家爭取,望大家理解。”錢雖不多,但有領導這么一番話,小梁也能理解公司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