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消息一波接一波地刺激著他們滿懷憧憬的小心臟。媒體上經常出現諸如“經濟持續下滑”、“實體經濟遭遇大沖擊”、“XX企業大幅裁員”、“中小企業縮減招工額”一類讓這些新晉的準畢業生心驚肉跳的字眼——在過去的三年里這類新聞是根本入不了他們的法眼的。
畢業生們的出路無非就這么幾條:就業創業,讀研,出國,公務員。
選擇后面三條路的人一邊埋首書海,帶著對未來未知的小小恐慌埋頭向前,這些經濟不景氣的新聞讓他們更加感受到了壓力——一旦他們選擇的路沒能走通,他們中的大多數將不得不走上就業的路,屆時的壓力和難度可想而知。
選擇公務員道路的人今天又被一樁新聞狠狠敲了一棒——今年的崗位被網友們戲稱為“史上最苦金飯碗”,面向基層的崗位增多,許多崗位更是單刀直入地綴上“工作環境艱苦”、“需值夜班”一類的說明。
選擇公務員這條路的人一般是沖著公務員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活兒少的好處去的,今年的這些崗位說明無疑粉碎了他們的美夢。
考研的人則是被那些一年比一年少的統招學碩名額逼得幾乎快到了“懸梁刺股”的境地。
出國的人亦是在托福雅思等各大英語考試和各類申請材料中忙得暈頭轉向,廣撒網式的申請讓他們對自己將會被哪所學校看上茫然無知。
很多事情,自己不經歷是無法了解其中深味的。還記得幾年前的他們一臉不屑和無所謂地聽著別人的經驗教誨甚至教訓,還記得在大學的幾年他們毫無顧慮地放縱青春、以一副清高的旁觀者姿態指點著社會上的事情,還記得在踏上畢業路之前的他們有過那么多的妄想和自傲……
這一切,在他們踏上畢業之年的時候,徹底粉碎了。他們的大學和很多的前人們一樣,都是“善始”,卻很難落個“善終”。
在這最后一年,所有人毫無例外都會產生一種迷茫的情緒——我的未來在哪?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我該怎么辦?——一遍遍的自問卻始終沒有答案。
所謂歲歲年年花相似,但今年花比去年紅,今年的畢業生們比以前的學生們多了一種情緒,沉重的危機感。或許以前的學生也有,但總歸沒有今年的濃烈。
置身在在這種哀鴻遍野的市場環境下的濃烈的危機感,往往伴隨著不安全感,這讓人們在做迫不及待地尋找一個容身之所,在做決定的時候難免匆匆忙忙,欠缺考慮,甚至不擇手段。
他們不再像前人們對工作精挑細選,而是抱著“能搶到手的就是寶貝”的心態去就業。《思想品德》和《職業教育》上的就業觀?什么觀都不如到手的工作實在。
這種心態的后果很可怕,急于求成的人往往是不計后果、不擇手段的,價值觀上的扭曲不可避免。
藝校的后門總是停著高級私家車,藝校女生們被包養的消息縷縷穿出。
晚上在網站上又看到一則標題刺眼的新聞:女大學生面試模特,自帶睡衣赴賓館面試。
價值觀的扭曲讓部分大學生們開始承認潛規則的魔力,自甘投入潛規則的懷抱,享受著物質上的歡愉。
這當中的很多人在享受潛規則帶來的利益之時連精神上都是歡愉的,這是一個遠比被迫接受潛規則更讓人驚駭的信號。當一二十年后,這樣的他們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的時候,社會會怎樣?
另一方面,高校里也經常聽到這樣一些心酸而又來錢快的行當:建黃色網站,當黑客,當皮條客,代考,輔助作弊,占座……
如果說接受潛規則是道德層面的扭曲,那么這后者就是法律意識的扭曲了。違法亂紀的事情由于風險過高而收益不菲,但他們卻仗著年輕和僥幸心理忽視了風險,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收益。
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雙重扭曲的實質是對生存資源的極度渴求(金錢所代表的事實上也是對資源占有的能力)。在危機感日益深重的今天,手上攥著鈔票和財產總比兩手空空當難民強得多,誰都不想當難民祈求別人的憐憫。這無關意識形態,而是事關生存。
但能理解并不意味著能接受。追求生存資源和追求金錢都無可厚非,但手段要“道德”,要“法律”。危機來源的另一方面是來源于對危機的高估,很多人都高估了保障生存所必須的資源底線——事實上他們設置的底線大多是以一線城市為標準的。轉移陣地,調低對危機的預估,調低對資源需求的預估,不失為一條解決之道。
人們應對危機的另一條法子是到處留影,趴在地上四肢分別走四條路。筆者就有同學因找工作不順,一邊報名考研,一邊繼續找工作,還打算如果二者都無果明年就去考公務員。
這個法子不好評判高下對錯,畢竟各人能力差異太大,有的人就是有本事三心二意,他們的四肢柔韌性和延展性極佳,同時走四條路也很自如。而有的人卻只能一心一意,四肢靈活性太差,同時走四條路無異于自我車裂。
選擇這條路子的關鍵在于,有自知之明。
事實證明,慌不擇路的后果有兩個,要么走上邪路上了賊船,要么五體投地同時走多路。越是這種時候,心越不能慌,也越要選擇。
很多人都會感慨,怎么這么生不逢時呢?工作難找也就算了,經濟如此疲軟,創業也不見得能走得通。但不是有這么一句話么,在你強大到能夠改變環境之前,只能心甘情愿地任環境擺布。
想起一條萬金油一般的生存法則:畢業了,先找一只下蛋(工資)的母雞(工作),再找個雞窩(學學理財),讓雞蛋生雞,雞再生雞蛋。
現在這個世界,難道還找不到面包和牛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