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剛畢業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加上實習到現在工作差不多四個多月了,前三個月一直在車間學習(雖然在車間但領導基本沒讓干活,就單純的學習),然后一個多月前做原料驗收的品管突然離職,然后廠長讓我接手原料驗收的崗位,然后讓品管科長教我怎么做原料驗收,科長只帶了我兩天,然后就讓我自己獨立驗收,基本上兩天就是帶我驗了一次貨,告訴我兩個原料庫在哪誰管理,告訴我原料驗收標準在哪個文件夾里,讓我以后按照原料驗收標準來做就好,告訴我原料驗收報告怎么寫,然后這個崗位就算是培訓出來了。
之后就是各種懵逼加各種苦逼,裝卸工不認識,采購不認識,貨源不知道,原料何時到不知道都是裝卸工卸的差不多了我才知道,每天都很被動,不過這些我還能挺過來,因為比較會溝通的緣故,現在基本上能做到主動收貨,提前預知原料什么時候來能提前做好準備。
但現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有這幾點:
1、車間原料使用量大,大多是都是新鮮蔬菜,不能有太大庫存,所以來料頻繁,但驗收標準的要求又比較高,所以這個工作比較兩難,我嚴格按要求來驗收,那每次就要扣減或者退回很多,這樣車間就會面臨停產,而且供應商也不答應,電話會直接打到廠長那里,我松一點驗收,出了問題比如產品不合格或者利用率低,也會說原料驗收不嚴格……這個平衡點比較難找。
2、與自己經驗不足也有關系,有些原料供應商打擦邊球,判斷不準原料的品種,新鮮度,以及一些其他情況,比如為了保鮮蔬菜里加冰塊,有機械傷但不嚴重,要求用編織袋包裝實際用塑料袋等情況,因此在這一塊也想請有此類經驗的前輩們指導點化一下,該如何做判斷!
3、原料驗收沒有技巧,效率比較低,總感覺比較拖沓。
希望有經驗的前輩們指導、分享一下經驗,感激不盡!
【網友回復】
小雷MJ:
主動溝通,好好學習哈。想起我剛工作那會,是做品管的,2.3個月后體系專員辭職了,忽然要我去做體系,法規,標簽(這個有人帶)的工作,O(∩_∩)O哈哈~也是一路磕磕碰碰摸索過來,雖然辛苦,但是確實能讓人成長,學到了不少東西。
kingwuguo:
作為驗收員(專員級別)來講,你就按照標準操作就好了。
你剛才所說的“效率低”“標準高、扣貨多了怎么著怎么著”,那都不是一個專員需要考慮的。
出現你說的這種問題,那是品控經理的失職,要么是對供應商管理不到位(送的次品),要么是標準制定的不合理(太嚴格,不符合實際),要么是驗收流程沒有制定好。
而這些都不是一個驗收員該操心的。
一個驗收員更多的是操作、執行者。按照標準操作,不管接收還是拒收。你就已經勝任本職工作了。
當然話說回來,你要是想上進的話,可以把你發現的問題提出來啊,你覺得哪里不合理,流程標準優化之類的,加入你的想法和思考。向你的領導提出來啊。
只要你的領導不是小心眼,一般都會很認可你的。
再一個,農產品不像標品(預包裝食品)。
感官這塊兒,每次到貨有差異很正常。
你先多接觸,多看,少說話,不要輕易下自己的判斷。
時間久了,你心里有個自己的標準了,有經驗了。你再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