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身為華為CFO的孟晚舟第一次面對媒體,介紹了華為2012年的業績情況并回答了媒體的一些問題。很多關心華為的人士都有些疑惑:為什么走向前臺的是孟晚舟?為什么孟晚舟要在這個時候走到臺前?
這大概是出于以下這三大關鍵詞:
1)先說說開放。
孟晚舟走向前臺是華為持續開放的重要一步,但應該不會是最后一步。從2011年開始,面對鋪天蓋地負面報道的華為開始反思過去那種過于封閉的壞處,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親自找市場、公關等部門的負責人座談,要求對外界采取更加開放的態度。此后,華為最高管理層成員開始頻頻接受媒體采訪,消費者業務BG CEO余承東更是積極通過微博進行產品宣傳,與用戶互動。去年,華為輪值CEO徐直軍還接受了《財富》中文版的采訪,系統地闡述了華為的整體策略。
既然這次發布會的主題是財報發布,由CFO孟晚舟出面當然最合適不過。雖然孟晚舟去年才榮升CFO,但是過去幾年里她其實一直都在主持華為財務部門的具體工作。華為還有一點比較特殊的就是實行全員持股制度,而股權登記的事宜也由財務部門負責,孟晚舟回答這些敏感問題會更加得心應手。
接下來,可能的局面會是華為的董事會成員、高管團隊集體亮相了,同時還會向外界詳細介紹華為的股權情況。當然,要任正非親自站出來與媒體交流的可能性還是微乎其微。
2)再說說第二個關鍵詞:對比。
孟晚舟走向前臺的時間也很有意思:這一天正好是華為的同城以及同行對手中興通訊發布預虧業績預警的日子,與華為的大好業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然,這可能只是個巧合而已,也許中興還要感謝華為轉移了外界的視線。
3)最后一個關鍵詞:接班。
華為的接班人問題是近年來外界尤其關注的。從孟晚舟出場我們也已經隱約看到了“后任正非”時代的到來,畢竟任正非已經是將近70歲的高齡,必須考慮華為基業長青的問題。
未來的華為很可能會是這樣的“三權分立”格局:以女兒孟晚舟為代表的家族成員掌握財權,非家族高管們通過“輪值CEO制度”競爭優選出一位常任CEO負責日常經營管理,董事會引入外部董事和獨立董事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并行使監督權。